高等教育一直是通往稳定中产阶层的门票。教育与中国经济向上流动的前景密切相关。 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更有可能处于经济阶梯的上层,而几乎没有受过教育的人更有可能留在 经济阶梯的下层。大学以上学历人群最有可能属于稳定中产阶层或高收入人群 (70%)。 对于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这种可能性会逐渐下降。在占 25-64 岁人口 27% 的 文盲或半文盲人群中,属于稳定中产阶层或高收入人群的概率仅为19.9%。相似地,小学 以下学历人群中每 5 人就有 4 人可能属于低收入群体或脆弱中产。
(我估计这一项应该放之四海而皆准吧,也促成《学神:走向全球竞争中的中国年青精英》)
然而,教育并不是向上流动的唯一门票。许多高中以下学历的人进入了稳定中产和高收 入阶层。这与中国增长过程创造的各种机会是一致的。
工薪阶层占中国稳定中产阶层的将近63%,这说明这些工作是向上流动的重要途径。 62.6% 的稳定中产阶层和71.2%的高收入人群属于工薪阶层。相比之下,低收 入人群中的大多数(65.3%)是自由职业者。具体到公共部门的工作,对比更加明显: 31.7% 的高收入阶层从事某种形式的公共部门工作,而低收入人群仅占公共部门职工人数 的 6.7%。另一方面,自由职业者更有可能属于低收入或脆弱中产类别。
(也就是说,相当一部分稳定中产是打工人。我很好奇啊,因为我本人现在是30+了,所在的互联网行业也有所谓的中年人危机。如果这相当一部分稳定中产失去工作(失业是一定及肯定的,没有哪一个岗位可以干一辈子,也没有哪个公司能干一辈子),那么结果是什么?)
结果显示,流动人口的情况明显好于留守人群。在城市地区各种类型的流动人口中,平 均来看,成功转成本地户口或来自其他城市的城市户籍流动人口比本地城市居民具有更好 的流动性前景。那些迁到不同城市的城市户籍人员(城市间流动人口)很可能是那些有 经济能力迁移的人,而迁移使他们能够利用比出生地更好的经济机会。能够转成本地户口 的迁移人员可能是长期定居的流动人口或具有高等教育学历的职工,一些城市放宽了对这 部分人的户籍限制。相比之下,在所有城市居民中,农村户籍的城市流动人口向上流动的 前景最差,但他们进入稳定中产或高收入阶层的几率优于农村留守人员。
(也就是说,农民工是必然的)
展望未来,教育在决定经济向上流动的前景方面可能会起到比过去更大的作用。虽然正 规教育或高等教育过去可能不是攀登经济阶梯的先决条件,但将来未必如此。中国过去经 历的经济转型模式是,许多农民、工厂工人、建筑工人和小企业家基本上通过边干边学, 能够主要从原地提高生产率中受益。然而,随着经济越来越依赖于高价值服务以及知识和 创新,对来自高等教育的专业化技能以及批判性思维和推理、适应性、沟通和协作等通用 技能的需求可能会更大。
健康冲击是家庭经济脆弱性的根源,也可能成为向上流动的严重障碍。
中国家庭的高预防性储蓄率说明,现行社保制度可能无法提供足以抵御冲击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