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也就是说,她在努力备考“梦校”(梦想中的学校)时已经看到了更为远大的目标。
像娜这样的学生会将心血倾注于未来的地位而非考大学本身,大学只是直接影响地位结果的一个“出发点”。”


【名词解释:代际收入弹性】
指父代经济收入对子代经济收入或经济地位的影响程度
数字越大,表明影响越大,也就是社会代际流动性越小
(美国的代际收入弹性在0.35至0.45之间,中国全国为0.673)


【读书笔记】 看起来国内部的高中生活与我的高中生活,区别并不是很大,除了更加严苛的压缩日常时间用于学习之外
从这个角度来看,对于考取顶尖大学的目标来说,我与精英在实际操作上并没有什么不同
那么我与精英(仅指考顶尖大学这一点)的分水岭在哪个地方呢

书籍读到第二章结尾,可以意识到,其实没有所谓的分水岭
与精英的区别是家庭上的、生活上的、接触的人上的、学习习惯上的、努力上的、个人意志上的......
这些都不是分水岭,也都可以是分水岭
可以是这些综合的因素造就的“精英”,也可以是某一项造就的“精英”
结合以前所读,其实就是所谓的因果,既有命定的,也有非命定的
在以分数这个唯一指标来判定时,在有限的时间里,
大家往往忽略非命定的因素,因为非命定的因素,要起作用时间太久,所以以为“学神”是天赋异禀
其实是不懂,无论命定,因总会有果,不过是时间问题
也就是像《凡事发生皆有利于我》说的那样,努力的时间太短就期望有结果

以上是我自己的体悟,后面章节中,作者的叙述似乎更为好,摘抄如下:

“当分数成为学生关注和同伴竞争的焦点时,学生们就只关注彼此的考试成绩。
由于周围的同学每天都在做同样的事情,精英学生无法认识到他们在整个求学过程中享有的特权。
他们没有意识到,丰富的资源、受过高等教育且知识渊博的父母,以及仿佛无上限的家庭投入,都是阶层带来的优势。
在很大程度上,考试成绩取决于阶层资源和家庭背景。”

......

“学生们无法发现基于阶层的不平等,也就不会费心关注此事。
天生才能论直接将一个人的考试成绩和地位归因于个人能力,掩盖了家庭背景的重要性。
精英学生相信天生才能,因此无法认识到,没有类似家庭优势的非精英学生不太可能获得高分,
他们往往必须付出极大的努力才能取得与精英学生类似的分数。”


“在这个以一系列潜规则为基础的世界里,基于阶层的能力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2025年2月20日 读完